天氣越來越熱,人們的著裝變得“清涼”,皮膚暴露面大,燒、燙傷的危險系數變高。特別是兒童,由于好奇心較強,喜歡亂跑亂抓,保護自己的能力較差,極易受傷。
根據國家衛生局的統計結果顯示,每年有超過14萬的寶寶被燙傷,且呈遞增趨勢。在這個燒、燙傷高發季節,廣大家長切記做好防護、預防措施,對于各種可能引起燒燙傷的因素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,減少幼兒燒、燙傷的發生。
據報道,5月中旬,一名4歲的男童在家玩耍時,看到大人剛燒好的湯擺在灶臺上,伸手去拿時將湯鍋拖翻。家長聽到孩子大哭后才發現,由于當時孩子只穿了一件短袖襯衣,肩部和胳膊被嚴重燙傷,幸虧家長處理得當并及時送到醫院燒傷科救治,才使得燙傷部位愈合良好。
一旦孩子被燙傷,家長及監護人一定要冷靜正確處理,不要錯過黃金急救期,以最大程度減少對寶寶的傷害。
但不可忽視的是,大多數情況下,孩子被燙傷后,家長會馬上脫掉孩子身上的衣服來查看傷勢,這樣的做法是應該的,可看到孩子受傷難免會心慌意亂,常會胡亂扯掉孩子的衣服,很容易對燙傷表皮產生摩擦而加重對皮膚的損害,甚至將受傷的表皮拉脫,造成嚴重后果。
前段時間,深圳一4歲幼兒在4月5日晚不慎坐入滾燙的開水中,由于家人的不當處理,在匆忙給患兒脫衣服時,導致黏在衣服上的皮膚一同被撕扯掉,致使創面加大,情況也變得比較危急,如不及時治療,很可能伴隨生命危險。所幸,經過緊急救治,患兒病情總算穩定下來。
除此之外,家長們還要遠離燙傷偏方的誤區,那些所謂的偏方不但不能減輕傷情,而且會繼續刺激創面,加重受傷程度,增加感染的機會,也會給醫生的診治造成困難。
最常見的錯誤方法包括:燒燙傷后立刻冰敷、涂抹醬油、醋、酒、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的藥物和偏方。
那么,面對孩子燒燙傷,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呢?
盡快遠離危險源,牢記五步急救法:
1.沖——用清水沖洗,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,至少堅持20分鐘,直到沒有痛與熱的感覺。
2.脫——充分沖洗后,小心除去衣物,必要時可用剪刀剪開衣物或暫時保留被粘住部分,避免將水泡弄破,避免引起感染。
3.泡——燙傷范圍過大,可將燙傷部位浸泡在水中,減輕疼痛和穩定情緒,如發生顫抖現象,要立刻停止冷卻。
4.蓋——用干凈的紗布、床單或毛巾輕輕蓋住燙傷部位。
5.送——除極小的燙傷可自行處理之外,最好送往醫院做進一步創面處理。
如果燒燙傷面積大,比較嚴重,用冷水處理可能會加重全身反應,此時應立即送醫院搶救。如果燒燙傷部位在顏面、頭頸部等特殊部位,即使傷處面積不大,也可能會出現并發癥,這時除用冷水緊急處理外,為防止發生休克,可以給傷者喝些淡鹽水,補充血容量,減輕休克程度。
燒、燙傷事件的發生多數都與家長看護時疏忽大意有關,往往因為缺乏防止兒童意外傷害的意識,而導致意外發生。燙傷對于孩子來說,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疼痛,更多是對孩子皮膚的傷害,和可能帶來心理上的創傷。
所以,防止燙傷,要從預防做起!各位家長一定要加強安全方面的知識學習,盡可能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,同時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,告知其可能有隱患的物品,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