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位自嘲為“差生”媽媽的家長,在她的兒子終于順利度過“小升初”之后,回首6年培育孩子的艱辛經歷,講述了她與眾不同的育兒理念。這個現實中的真實故事在網上吸引了近14000人次的閱讀、1600人次的轉發和數百條評論。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,如何讓平凡的孩子也能健康、快樂地成長,也許是大家更關心的話題。
【上課不聽,作業不寫,考試不答——我的兒子是“三不學生”】
這一天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,六年前的這一天是兒子開始小學生生涯的第一天。那一天,到處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,而我卻在無人處淚流滿面。
一、二年級時候兒子的最大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,我當時曾經總結他為“三不學生”——上課不聽,作業不寫,考試不答。
或許兒子真的不知道上學是怎么回事,反正老師講什么好像與他無關。雖然沒有什么坐不住的情況,眼睛也看著黑板,但是腦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事。聽課效率不高是他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。
回家之后,兒子也沒有養成馬上寫作業的習慣,總是磨磨蹭蹭。我只好連哄帶勸,威逼利誘,到最后甚至需要把他按在書桌前。好不容易寫了一頁,忽然發現后面還有兩頁,小家伙立馬絕望地坐在地上放聲大哭。
考試不答,那是因為兒子不知道考試是什么,剛開始讀不懂題,后來答著答著就開始玩了。尤其是期末的時候,連續兩周每天帶著朱筆的“待達標”卷子回家。我的心情沉甸甸的,要說不在乎,那是裝的,但還是不厭其煩地、一道一道地講解訂正。
【當所有分數都在告訴你不行,你還要每天帶著燦爛笑容去上學】
真正讓我感覺到壓力的則是上學以后,每次的考試分數就是一把尺子,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。
這個時候是最令人煎熬的,以前的快樂教育、素質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動搖,時常懷疑自己是否耽誤了孩子。我甚至想要補救,更加嚴格地要求孩子。但后來才發現,真正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,要做到這一點,別說孩子,就是成年人也很難。
所以兒子的爸爸經常鼓勵我們母子,與其他孩子比起來,我們上學多學了一門功課,那就是:“逆商”,在逆境中還相信自己,勇敢地面對,并走出困境。的確如此,當所有的分數都在告訴你不行,你還能每天帶著燦爛的笑容去上學,這本身已經是一種成功了。戰勝自我,樂觀向上,有這樣一種精神,孩子走向社會還會怕風雨,怕挫折嗎?
【在徹底絕望中迎來轉機,家長需要極大的耐心等待這一刻】
在兒子的三門主要功課中,我花費精力最大的是數學,其次是英語。
我們必須要承認每個孩子的天生稟賦是有很大差異的。但無論你的孩子是男是女,我們一定不要和其他人去比,只要比,你就會失落。
所以,在孩子成績不佳的情況下,我們也要保護好孩子的自信,這考驗著每一個家長。我想,這也是家庭教育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。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, 我和他爸爸竭盡全力來保護他不受到傷害。在孩子的一生中,只有父母是陪伴他最長的,能夠以最長遠的眼光,來塑造他的人格,并傳遞我們的價值觀。
【獲取知識很容易,培育智慧卻很難】
兒子愛讀書,熱愛大自然。這也是家庭的熏陶。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閱讀,喜歡音樂,喜歡看電影,更喜歡遠足。
在互聯網時代,知識越來越多,獲取越來越方便,而智慧卻不易得。而學習將是終其一生的,站在這樣的角度,我們還需要在意起跑線的早晚嗎?未來會出現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職業,我們的經驗在這些孩子身上也許用不上了。
而無論外界如何風云變幻,我們培養孩子的根本還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質,如果公立教育不適合,換個環境;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,還有很多職業可以從事。如果孩子注定要過不同于父母的人生道路,那么不要強加你的理想給他,做好我們自己,畢竟我們還在中年,人生道路也很長。
最終,我們還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。